科研推广
首页» 科研推广» 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建时期。60年代初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专业相继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生培养。文革期间中断,1978年以后又相继恢复招生。1985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被国务委员会批准设立博士学科点;1991年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及管理、昆虫学等7个二级学科。1995年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被确定为博士学科点。1998年两专业联合建立“作物学”一级学科点,并于1999年设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经批准自主设置了植物资源学和种子工程两个博、硕士点。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四个二级学科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学、种子工程);1997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被陕西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被农业部批准为重点学科;2007年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目前,作物学学科下设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技术、作物分子生物学基础、旱区高效农作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五个学科方向。

作物学一级学科现有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且团结合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人,硕士生导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122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正高级专业科教人员50人,副高级专业科教人员74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流动站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环境,为博士后提供优越的科研平台,便于科学研究。现拥有专业实验室11204平方米,办公室2365平方米,试验地1500亩,拥有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42台(套),仪器设备价值合计 4249万元。

流动站所依托的作物学一级学科以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作物绿色生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5个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国家级作物抗病育种与遗传改良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油菜分子改良力量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作物生物学创新中心校级公共研究平台作为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流动站所属学科现有在读研究生12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27人,硕士研究生928人。毕业的研究生大多分布在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岗位上,出色的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在站博士后16人,2024年在学校高质量期刊目录(G1)发表学术论文3篇,获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

流动站负责人:李学军

流动站工作人员:郭超          办公电话:029-87082854

版权所有  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